@aquilegia @ClaireInClarke @ElAleph @TCMZ 假定读者可以辨别什么是事实吗,什么不是,并不是记者应该干的事情。记者的责任是在涉及事实问题的时候,尽量避免任何歧义的产生。如果对方只是观点叙述上有夸大和和其他不当,而记者没有对此进行提醒,我会觉得没问题,因为观点不是事实。但是这个作者的叙述很明显在凸显对方事实阐述的可疑性上做得明显不足,「 有关领导更是对他透露,整个疫情管控期间,上海有60万人与他一样持有灰码」这句话的叙述口吻本身就有不少问题,比如「更」这个词本身就在语气上有加强暗示之嫌,应该只有在前一事实较为明确且情况较为严重后,才会在后一句话中再度加强语气,以此避免失当性引导。如果这句话所述事实并不明确,那么不该用这个词汇,而是应该改为「曾经」或者「还」。而且,如果叙述者当时的语气有上扬,神态有自得,或者因为透露出了不该透露的消息而紧张害怕,都可以在这句话之前加上这样的描述,来为这句话的可信程度提供参考辅证。另外,对方说完这句话之后,记者应当继续提问,「什么样的人可以有灰码?」「你领导什么时候跟你说到灰码的?」「门口保安看到灰码会放行吗?」「这个数字你觉得准不准确?」「你自己有别的朋友也有灰码吗?」然后将这些追问得到的答案或者反应加在这句话后面。但是我没有从这篇文章中看出作者有对此进行追问的痕迹,也有没有看出其有对此进行任何事实核查的意图。
Conversation
Notices
-
Embed this notice
林砚青 (atrovirens@alive.bar)'s status on Friday, 04-Oct-2024 06:04:32 JST 林砚青 -
Embed this notice
aqui (aquilegia@mastodon.online)'s status on Friday, 04-Oct-2024 06:04:32 JST aqui @atrovirens @ClaireInClarke @ElAleph @TCMZ 对记者很有指导意义,建议邮件向端传媒反馈。
-
Embed this notice
林砚青 (atrovirens@alive.bar)'s status on Friday, 04-Oct-2024 06:08:59 JST 林砚青 @aquilegia @ClaireInClarke @ElAleph @TCMZ 我会跟编辑直接沟通的,一般我合作的媒体别的记者文章出现问题我都直接问的,让编辑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同时告诉对方我的意见是怎样的。我这样干了好多回了
-
Embed this notice
aqui (aquilegia@mastodon.online)'s status on Friday, 04-Oct-2024 06:08:59 JST aqui @atrovirens @ClaireInClarke @ElAleph @TCMZ 但你好像还没看那篇文章?
-
Embed this notice
林砚青 (atrovirens@alive.bar)'s status on Friday, 04-Oct-2024 06:50:22 JST 林砚青 @aquilegia @ClaireInClarke @ElAleph @TCMZ 我读过了,十几个小时之前就发给专业编辑问对方意见了,在等回复。
-
Embed this notice
aqui (aquilegia@mastodon.online)'s status on Friday, 04-Oct-2024 06:56:31 JST aqui @atrovirens @ClaireInClarke @ElAleph @TCMZ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那句原话的前边是如你所认为应该地陈述了刘的“得意”,只是我没有抄过来😂。而如果按照(如同对待一个事件新闻报道式地)追问和核实的要求,全篇问题最大的远不是这个地方,无法核实对证的情节太多。而我作为读者的认知,这是端在对信源作有限核实筛选后的谈话照录,比网络聊天严谨,但也只对【对话真实性】负完全责任,而对【对话中的事实的真实性】负部分责任。列出的追问问题非常专业,确实如果有追问且写出了回答,是会提升这篇报道的价值的。如果有问就同等待端编辑说明他们在审核信源和稿件表达中执行的标准和做过的工作,那是最好
-
Embed this no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