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见友邻说今年蓝莓又大又好吃。的确。我一月从山姆买了大盒怡颗莓大果蓝莓,果径大,口感上软硬度与酸甜平衡度好,极少烂果,价格也算合理。不久这款蓝莓下架,山姆推出了一款“云南大颗蓝莓””,也不
错。
正好听了一个播客节目,《商业就是这样》的“今年的蓝莓为什么好吃又便便宜?"),又上网查了一下,大概情况如下:
今年蓝莓好吃又便宜的原因是国外浆果公司和育种团队培育出了十分优秀的蓝莓品种,国内果品公司通过合法和不合法途径获得这些品种的枝条开始复制和种植,大幅提高了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蓝莓价格下降。
节目提到的优良品种主要有三个,1澳大利亚团队Mountain Blue 培育的L25(Ridley 1602)、2美国浆果生产公司怡颗莓(Driscoll's)自己培育的品种(Drisblue25?音译)和3澳大利亚果蔬公司 Costa 培育的L11。其中L25早熟 (每年2-3月 间)且丰产,是杂交品种,通过扦插繁殖,枝条流出后很容易被盗版,导致大量未经授权的L25在各地种植和销售。
以上三个品种目前的专利权情况如下:品种1已在美国和我国注册专利,2已在美国注册正在我国申请,3是实验品种,尚未注册。我国现有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相关法律有两个,一个是《种子法》,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97年颁布,后经多次修订),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即受到我国法律保护。然而,先不提我国相关法律执法力度和效率,国外植物新品种在我国从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到获批一般历时三年左右,甚至可能更久,可以说给了部分国内果品生产商们三年的非法获利空间。同时,国内果品生产商们为规避法律风险,有意混淆品牌名、品种名(品种专利名)和商品名,起一些意指优良品种但又含糊其辞的商品名,比如山姆推出的云南大果蓝莓,就很难分辨它的真实面目。这跟富士苹果和阳光玫瑰葡萄专利技术持有者在我国的遭遇一样。所以到底谁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偷国”呢。
有意思的我提到的那个播客节目主持人一再强调国外植物新品种在我国不是没有保护,只不过是保护滞后而已。求生欲很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