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帖子很有意思:《射雕英雄传》票房可能超不过《卧虎藏龙》,那么这部片子可以在什么限定条件下拿一个票房第一?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它是「非动作演员主演的武侠片的票房冠军」(《卧虎藏龙》杨紫琼)。——考虑到它票房仍有可能超过《影》(邓超、孙俪主演,6.28亿)。
从武侠片票房比较来看,我仍然觉得《射雕英雄传》即便亏本也真可以算是赢麻了。须知《英雄》票房也就两亿多。近十年里武侠片几乎绝迹,以《一代宗师》之风华绝代,两次上映加起来也不过3.5亿之谱;《绣春刀2》天时地利,也不过2.65亿票房。从目前各方评价来看,《射雕英雄传》成片质量是没法和《绣春刀2》比的。它没有成为比肩《阿修罗》的灾难,来自粉丝的财务支持以及舆论上的舍身挡枪(大部分人都被粉丝丑态吸引了目光,加上今年春节档有效的舆情管控,口碑灾难的舆情没有发酵)「功」不可没。
---
其实射雕故事确实不好拍。后来者以为可挟1983年电视剧之威,实则射雕人物形象脸谱化很重,几位主要角色之间的争斗情节已不新鲜,家国情怀虽然是全书魅力所在(重头戏即为郭靖那句「那也难说的很」),但要铺陈开来殊非易事。至于郭靖、黄蓉演员难题(黄日华确实已经是最好人选,翁美玲更不必多说;央视版放风前有网民发帖认为王学兵最合适,当然不可能成真)都已算是靠后的难题。
这次翻拍究竟为什么找到西征这段剧情,大概得靠知情人爆料,外人不能猜测;但从制作方而言,在高额预算面前,恐怕很难舍弃「拍个大片」的框架——而这就是诅咒的开始。就目前透露情况来看,叙事风格大约落入了国产古装片的窠臼,甚至和张纪中版电视剧有类似之处——依靠大人格掌控的故事,情绪烘托不到位就会非常破功。电视剧还可靠分集缓解情绪问题,电影则一定干扰观众体验。而大场面一多,情绪掌控就难了,毕竟电影不能一直鸡血。从徐克的角度来讲,《龙门飞甲》《狄仁杰》等都很难说情节排布得当,很难想象他在耄耋之年还能耐心编排故事。两相叠加,问题就无法收束了。
如果还是这个制作方拍《神雕》,找大场景,大概率会找到襄阳城下击杀蒙哥的故事。到时候估计「前线将士流血厮杀,阵后主角纠缠小事」的常见情节缺陷肯定是会上演的。坦白来讲,击杀蒙哥的故事,虽然让神雕结尾顺利呈现出「群英会」的盛况,满足观众的爽感需求,但这段情节与《神雕》故事整体风格是不搭的。何况,除了体操阵以外,也很难想出这段能拍出什么场面。
---
从目前网上观众观感来看,郭靖与华筝的关系引发很多观众对郭靖人格的质疑。这确实是《射雕英雄传》原著中的一个弱点(当然,金庸在他的时代,必定认为离开华筝是郭靖忍于私情的人格的体现,这是时代与作者双重的局限性)。倘若不太严肃地讲,郭靖这人,于家,抛弃未婚妻、背离提供庇护的岳父;于国,被来自东南小岛的女子迷惑,将南方政权认作故国效忠——这在当代恐怕不是低幼群体第一时间能理解的「家国情怀」……
---
以上。
Embed Notice
HTML Code
Corresponding Notice
- Embed this notice
虏不来我亦不往 (atrds@dvd.chat)'s status on Wednesday, 05-Feb-2025 23:55:03 JST 虏不来我亦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