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yimo wa,很荣幸。昨晚开始我看见微信里或互关的四五个朋友都提起巨流河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有趣的是几乎每个人都要强调一句“除此之外对其他部分没啥感觉”,而他们印象深刻的段落两两不同。我觉得这也正是因为齐邦媛因时际会、一生充实,生命里每个阶段都有能打动读者之处。青少年亲历大时代,对左翼思潮不亲近因而学成之后直接渡海,成年岁月几乎全在台湾和海外渡过,完全避过了和中共的纠缠,得以拥有完整的事业和辛苦但不扭曲的一生。她赴台之后的生涯,大陆读者可能缺少共同背景而比较隔膜,但我看时觉得都很好看,就是一个职业妇女,从小事做到大事,到一定高度之后“达则兼济”,可以纯粹出于价值观和责任感做一些事情。对比留在国内的女性知识分子如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也是兼具学识和家世的才女,50年代初本来有单位请她去她擅长的领域做事,但鉴于已有苗头的政治风险就以家庭原因推辞了,从此生命后50年以家庭妇女而终,而她晚年回首,还庆幸地说还好52年拒绝了工作机会,否则再过几年不被斗死也要自杀。相比起来更觉得齐的完满。我觉得她的人生和对自己人生的叙述都非常堂皇正大,是字面意义上的“邦之媛也”。